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真的好聪明啊!” 小心这句话毁了聪明孩子

2016-12-06 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小舒说:



关于“如何表扬孩子”的文章也看得很多了,但是看到这个视频,还是很受触动,于是翻译制作出来,分享给大家。


它让我想起“伤仲永”的故事。过去只是为那些有天分,最后却泯然众人的孩子感到惋惜,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他们的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却从未认真思考过,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让原本前途可期的孩子未能大显潜能?


孩子的思维方式是怎么铸就的?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我告诉你在夸奖孩子和谈论成就方面做出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增加孩子在人生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几率,你会怎么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w03528alr8o

(注:这种方式只适合夸孩子,夸你的队友恰恰要用“错误”的称赞方法。)



用怎样的表扬方式,才能养育出一个成功的孩子呢?


大部分父母的做法都错了。


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博士在她的研究中发现,在夸奖孩子和谈论成就方面做出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增加孩子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几率。


是的,你可以的。这个小小的改变打脸了许多教育专家们在过去至少15年里的种种教条。

 

问题的关键一直在于我们如何称赞孩子的成就。一项新的研究结果令人兴奋,它指出我们很可能忽视了这几个关键点:

 

  • 仅仅是赞扬孩子与身俱来的天赋,例如“你真的好聪明啊”,实际上会阻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学习与进步带来的快乐。


  • 换一个角度,赞扬孩子在解决问题上采取的策略和努力的过程,即使是在没有取得成就的情形下,也会让他们更加努力和取得最终的成果。


  • 更重要的是,这些表扬方式的效果是完全可以量化的,哪怕是在1-3岁的宝宝身上。

 

  • 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意味着,那些告诉我们应该称赞孩子的智慧(“每个参与者都应该得到鼓励”的策略)的所谓的专家们彻头彻尾的错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将谈到两项由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r. Carol Dweck主持的关于学龄儿童的研究。但首先,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发展型思维方式的和固化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区别。

 


Praise

固化思维 vs 发展思维

 

这正是这项研究的重点,引导孩子去形成“发展思维”,而不是“固化思维”。

 

在谈到个体的成就的时候,“固化思维”认为智商基本上是先天的。你要么就天资过人,成就非凡,要么就泯然众人。

 

有着“发展思维”的人却相信成就,包括智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变量。智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拿爱因斯坦来举例吧,一个有着“固化思维”方式的人会说,“爱因斯坦真是聪明绝顶”。一个有着“发展思维”方式的人却会注意到爱因斯坦解决了物理学里一些极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即使像爱因斯坦这么聪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

 

关于如何培养“发展思维”方式,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Dweck的研究便是——


夸你的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夸他有多聪明。

 


七年级的学生

 

回到Dweck的研究中来看看吧。几年前,Dweck和她的团队调查了373个中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划分成固定化的思维方式成长型的思维方式两组。

 

然后,她和她的团队跟踪了这些中学生两年的时间,两种孩子的分化十分明显。

 

“到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两类学生的成绩就区分开了,并且在后面的两年里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拉越大。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的思维方式。”Dweck在一段访谈中说,“和固化思维方式的孩子相比,表现出发展思维的孩子取得了更多的成就。”

 

Dweck说她在这两种孩子身上看到了这几个主要的区别。

 


1.

>>>目标<<<



思维方式固化的孩子通常有这样一个目标,在任何时候,不计代价地显示自己聪明。这就意味着他们会努力回避去做那些可能让他们看起来没有“那么”聪明的事情。


相反的,成长型思维方式的孩子,并不介意在他们的同龄人面前展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他们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也并不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羞愧。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不断去学习和进步”

 


2.

>>>对于成败的态度<<<


“固化思维”的孩子把付诸努力后经历的失败看作一件坏事,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失败意味着他们天生没有能力在这些事情上取得成功。具有“发展思维”的孩子却认为这仅仅是成功路上的一个挫折而已。


Dweck说她认为“努力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这种想法大概是这世间最糟糕的想法了,正是这种想法让许多和“仲永”一样“小时了了”的孩子,大却不佳。

 


3.

>>>无聊与困难<<<


“固化思维”的孩子更可能会抱怨校园生活无聊。他们陷入了一个利用无聊这个借口去回避那些看起来有困难,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从而无事可做,陷入无聊境地的怪圈。

 

相反的,拥有“发展思维”方式的学生把功课看作一系列的挑战和待解的谜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更少的抱怨老师,课程或是其他方面的客观因素。


11岁的孩子

 

好吧,“发展思维”方式对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者成就更有优势,但是我们因该如何鼓励和引导你的孩子去形成这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呢?


Dweck在这方面也开展了研究。她和她的团队把一些11岁的孩子分成了三个组,并且给每一个组一个符合他们年龄段的简单的智商测试。在测试结束后,她用3种方式赞扬这些孩子:


“哇,你的分数真不错,你一定非常聪明!”

“哇,你的分数真不错,你一定很努力!”

“你的分数真不错。”


他们从天赋的角度赞扬一组孩子,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面赞扬了另一组孩子。为了提供一个比较基础,对于第三组孩子,他们没有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赞扬孩子,而是仅仅就事论事的说了他们取得的分数。

 

显而易见,赞扬孩子的天赋会助长“固化思维”方式,而表扬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则有助于发展开放型的“发展思维”方式。


在这个问题上Dweck的看法更深远一些“让我们最吃惊的从天赋的角度赞扬孩子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婴儿和其他的一些例子

 

所以,应该从多早开始表扬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而不是孩子的天赋呢?越早越好!事实上,研究表明在1-3岁之间妈妈表扬她们的宝贝的方式可以预见5年之后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对接受挑战的意愿。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里有几点建议。在孩子完成了一个轻松的任务或是取得了一个小小的成就之后,不要直接赞扬他/她,而是应该说,“不好意思妈妈拿小儿科的事情浪费你的时间了,我们来做难一点,能让你学到东西的事情吧。”

 

或许,在晚饭的时候不要问你的孩子“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啊?”,而是家人各自分享一下今天做的劳心费神的事吧,分享一下大家在为之努力的事。


当孩子,或者我们自己未能取得期望的成绩的时候,告诉孩子或自己,只是尚未取得成功,我们还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



小舒说


可能作为成年人,我们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固化了,但孩子们还是一个个全新的个体。养育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我们竟然可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引导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始审视自身的问题,积极地让自己变得更好。



推荐阅读:

夸孩子是门技术活,不会夸不如不夸……只需几步,再也不用担心夸错啦

挫折不会让孩子强大,爱可以!建一座爱的城堡,挡未来风雨

有的孩子天生爱笑,而有的暴躁,出厂配置不同的孩子都可以培养成乐观自信的人吗?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感谢大家的支持:)


夏天的陈小舒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
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
发布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分享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邮箱:dr_chenxiaoshu@sina.com
微信公众号:Shu_DrCh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